中国发明无硅芯片速度和功耗突出或重塑全球芯片格局

时间: 2025-05-16   作者:米乐体育app官方下载ios版

  这款芯片采用铋基二维材料制造,厚度仅有1.2纳米,相当于人类头发丝的十万分之一!更厉害的是,它只需0.5伏的超低电压就能高效运行,打个比方就像用一节普通五号电池就能推动高铁前进,而且速度堪比磁悬浮列车。

  科研团队彻底抛弃了沿用60多年的传统硅基技术,转而使用硒氧化铋材料打造出全环栅场效应晶体管。这种特别的材料让电子移动速度达到惊人的280cm²/Vs,整整是传统硅基芯片的三倍以上!更绝的是,这样一种材料在界面平滑度上达到了原子级贴膜的程度,完全解决了传统芯片的漏电问题。

  从技术本质看,铋基二维材料芯片解决了半导体行业长期困扰的几个核心难题。首先是功耗墙问题——随着芯片集成度提高,传统芯片功耗呈指数级增长。而这款新型芯片能耗降低10%,看似不多,实际上对数据中心这样的大规模应用场景意味着每年可节省数十亿度电。

  更关键的是其三维集成技术,像搭积木一样层层堆叠,直接对标量子计算机的预备选手。这种架构能大幅度的提高单位面积的计算密度,为AI大模型训练提供更强算力支持。

  有网友认为:这不过是实验室玩具,能量产再说吧!国产芯片过去也有不少突破,最后都是雷声大雨点小。

  其实这次突破并非孤例。回顾近年来中国的科技突围路径,我们能看到一系列渐进式的进展。在芯片制造领域,中芯国际已经实现14nm工艺的全国产化,长江存储的128层3DNAND闪存也已经量产。操作系统方面,欧拉系统装机量突破500万套,广泛服务于政务云、金融云等关键领域。

  更令人瞩目的是华为带动产业链的南泥湾计划,已经帮助3000多家供应链企业一同攻关关键技术。在此带动下,半导体设备的国产化率从原来的15%提升到了42%,这是相当显著的进步。

  华为昇腾联合寒武纪、壁仞科技构建的自主算力集群,已经让云端训练芯片的国产化率在三年内提升了6倍。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AI芯片市场规模突破200亿美元,国产芯片的市占率从2019年的7%一路飙升至41%,华为昇腾系列贡献了接近半数的份额。

  有网友认为:民企是不行的,关键技术突破永远靠国家队。华为不是民企,别装了。

  铋基芯片的出现就像一只扇动翅膀的蝴蝶,可能引发整个产业的风暴。目前,长三角地区的半导体工厂慢慢的开始测试将这项技术应用于改造现有的28纳米生产线。中科院的团队也在尝试将铋基芯片与光子芯片结合,打造计算性能更强的双引擎系统。

  这种材料最令人兴奋的特性之一是其耐高温能力——在200℃的高温下仍能稳定工作。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它很适合极端环境下的应用,从火星探测器到深海钻井平台,都可能见到中国芯的身影。

  在全球半导体产业被硅基芯片技术路线锁定的情况下,中国正在碳基芯片、量子芯片、存算一体芯片等七条赛道同时发力。这种多路径并行的技术创新战略,正在重塑全球科学技术版图。

  有网友认为:国际大厂不会坐视不管,Intel、台积电肯定早有有关技术储备,只是没公开而已。

  当硅谷的工程师们还在为摩尔定律续命绞尽脑汁的时候,中国科学家已经悄悄掀开了新一章。这不是简单的换道超车,而是彻底改变了赛道本身!这场材料革命远不止于芯片,它正以蝴蝶效应的方式,重构着整个科技世界的地基。

  中国科研人员用十年磨一剑的韧劲,终于在铋基材料上取得了突破。这种不追求黑科技噱头,而专注于解决实际痛点的务实创新精神,恰恰是中国科技突围的底层密码。正如北大彭教授所言:我们不是追赶者,而是新大陆的发现者。

  那么最后小编想问:这帮子科学疯子整出这么个大动静,咱们到底是真正的完成了弯道超车,还是又一轮科技泡沫的炒作呢?有网友咋看哩?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